亭南煤业公司女工主任刘云告诉笔者,职工洗衣房内配备了洗衣机6台、熨烫设备5套、烘干机2台,可以免费为职工提供个人衣物清洗、烘干、熨烫等服务,在公司前不久组织的时装秀节目上,有的职工直接穿着洗好的衣服走T台。
坚持周学习制度,组织ERP系统、称重发运系统、煤质知识等培训,实施定期轮岗制、AB角制工作法、老中青传帮带梯队培养法,特别对新招聘人员开展导师带徒活动,培养年轻骨干力量,培养销售能人、攻坚强人、技术高人、降耗巧人,多人通过竞聘脱颖而出,走上中层管理岗位。根据部分企业的需求,实施定制化销售,按照合同约定的品种、质量、数量等进行定制化生产,实行高中低档分类销售,既保证了优质优价优效销售,又解决了部分产品销售的难题。
针对块煤价格高、利润大、效益好的实际,西北分公司一方面向公司汇报增加块煤产量,一方面加大钢焦、建材、民用等市场开发力度,促进块煤销量大幅增长,实现了经济收益的大丰收。根据区域需求、价位、运费的不同,精心测算,以实现品种最优、价格最好、费用最省的目标,积极开辟新的市场,逐步提高占有率,实现了向高价位区域、高价位行业、高价位客户的进军。在各矿陆续建成投用、煤源相对稳定、具备展开多项策略的情况下,西北分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公司提高长协直供比重的指示,积极从小型探路向大型直供直销转变。就是这样一支能啃硬骨头、能打硬仗、能吃苦、能奉献的队伍,在远离本部、远离亲友、背井离乡奋斗在外,用他们的坚持,用他们的努力,投身到保增产、降库存、增效益活动中,想矿之所想,急矿之所急,解矿之所忧。从长期合作、互惠互利、战略保障的角度出发,研究制定长协、直供、国有、铁运等培育方案,确立目标客户、对接数量和交货方式,探索长协定价、直供定价、声望定价、折让定价、密封投标定价等方法,试行滚动结算、长协优惠、直供优惠、现金优惠、量价挂钩、一户一议、四定发运等政策,形成丰富的组合策略,销售格局焕然一新。
产量有多大,销量就要有多大,决不能拖陕蒙基地大发展的后腿。开展标准化销售科创建活动,推进业务流程标准化、规范化、科学化,定期进行合同检查、单据检查、台账检查等,及时做好消缺纠偏工作,运行质量得到较大提升。笔者问他矿上收入如何,他说一线员工挺高的,每月有万八千元。
但那可真累啊,干几年人就完了。采、掘、机、运、通,为煤矿安全产出煤炭,有很多工种,要做很多工作。横向相比,与其他工种比起来,矿工劳动强度的下降程度,是否能达到全社会平均水平,还不好说。而且,现在的采煤工作面虽然安全程度大为提升,工作环境很多其实挺差的。
他说,现在有些煤矿对此已重视起来,都说招不到人,等井下所有工作能机械化的都让机器干了,下井干活跟修马路差不多,大家不就都愿意去干了。那位煤矿的负责人感慨道。
但从他们的描述和一些照片、视频来看,工人干活很累,工作环境也相当恶劣。仅从井下一线招工难来看,只怕其辛苦程度和工作环境,与其他行业相比,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了。在今年的北京国际采矿展上,有一家煤机企业的技术负责人说,近年来巷道修复机卖得挺好的,这事值得说道。我们不否认巨大的成绩,但这是与以前的煤矿纵向比较。
招不到人的主要原因,一是大家对煤矿安全状况仍有顾虑,二是井下工作太辛苦。其次,就说工作面已实现无人化开采的高度自动化矿井,也不是井下一线就不需要人了,井下工人就多么轻松自在。纵然这有老煤矿自身的客观因素在,科技水平不如新建矿井,但井下工作辛苦和工作环境较为恶劣,在全国大多数矿区应属普遍现象吧,只是程度不一罢了。笔者没在这个矿区下过井,他们一线究竟多苦多累,没有切身体会。
他们现有的员工年龄偏大,年年有不少人退休。煤炭行业这些年,在提高机械化、自动化水平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,工人劳动强度大为减轻。
还有很多环节,依然需要繁重的体力劳动。这位负责人说,以前煤炭行业致力于如何安全高效地把煤采出来,煤机制造业配合这个目标,一直往自动化、大型化、大功率,乃至智能化方向努力,在这些方面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。
科技进步促使几乎所有行业的劳动强度都下降了,很多工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其实在当地,煤矿井下一线员工的收入很有吸引力,每月工资能在市区买到3平方米左右的商品房,其购买力让住在所谓大城市的人惊叹和羡慕不已。但今年招工,愿意下井的仅招到了4人。这有经济因素的现实考量,煤矿换装备、换系统,是项庞大的工程,需要不菲的支出,不像换件衣服这么简单,何况就算是件衣服,若还实用,也未必会在有新款出来时立刻就换了。就算减人提效,缺口还是很大。就在同一个矿区,矿业公司的司机说,每月到手工资不满2000元,生活压力很大。
现在回过头一看,突然发现,在什么方面与先进国家差距很大呢?基础工具。无人开采工作面、智能采煤机、掘锚一体机我国顶尖的煤机装备,已不亚于世界先进水平。
例如为煤矿井下修护提供的专业工具不过关,很多井下的活干起来找不着好用的工具,特费力气。一个煤矿的负责人说,他们矿今年井下员工有70人退休,明年要退120人,后年也是100多人。
在如何进一步减轻井下工人劳动强度,改善工人工作环境,提高工作舒适度方面,我们需要做的努力还很多。前段时间去一个老矿区采访,发现几个煤矿的负责人都为招不到井下一线员工犯愁。
大概有人会说,是很多煤矿自己不升级改造,在高度自动化、智能化的新矿井,已经实现工作面无人开采了。首先,确实是有些很好的新技术、新产品还没有被广泛应用。司机师傅说,自己也在井下干过,没多久就申请调走了。当然,这其中也有领导者理念和见识的问题,毕竟不像产量、成本和安全,工人劳动强度和工作舒适度,没有硬指标考核。
自动化采煤,只是在井下最能直观看到产出的一个环节,科技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当然,这其中也有领导者理念和见识的问题,毕竟不像产量、成本和安全,工人劳动强度和工作舒适度,没有硬指标考核。
但从他们的描述和一些照片、视频来看,工人干活很累,工作环境也相当恶劣。司机师傅说,自己也在井下干过,没多久就申请调走了。
在如何进一步减轻井下工人劳动强度,改善工人工作环境,提高工作舒适度方面,我们需要做的努力还很多。但今年招工,愿意下井的仅招到了4人。
招不到人的主要原因,一是大家对煤矿安全状况仍有顾虑,二是井下工作太辛苦。但那可真累啊,干几年人就完了。其次,就说工作面已实现无人化开采的高度自动化矿井,也不是井下一线就不需要人了,井下工人就多么轻松自在。笔者问他矿上收入如何,他说一线员工挺高的,每月有万八千元。
科技进步促使几乎所有行业的劳动强度都下降了,很多工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这有经济因素的现实考量,煤矿换装备、换系统,是项庞大的工程,需要不菲的支出,不像换件衣服这么简单,何况就算是件衣服,若还实用,也未必会在有新款出来时立刻就换了。
例如为煤矿井下修护提供的专业工具不过关,很多井下的活干起来找不着好用的工具,特费力气。仅从井下一线招工难来看,只怕其辛苦程度和工作环境,与其他行业相比,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了。
纵然这有老煤矿自身的客观因素在,科技水平不如新建矿井,但井下工作辛苦和工作环境较为恶劣,在全国大多数矿区应属普遍现象吧,只是程度不一罢了。现在回过头一看,突然发现,在什么方面与先进国家差距很大呢?基础工具。